从九华山回池州的晚上才知道杜牧诗里的“杏花村”近在咫尺,决定前去探看。《广舆记》载: "池州古迹曰'杏花村',在府城秀山门外。杜牧诗'遥指杏花村'即此。" 《江南通志》载:"杏花村在(池州)府秀山门外里许,因唐杜牧有'牧童遥指杏花村'得名。"
我们没有进入杏花村,只在其外围"白浦风荷" 一带转悠。明天启末年两度出守池州的顾元镜(字韵秽)赋五律〈杏花村〉云:"牧童遥指处,杜老旧题诗,红杏添新色,黄垆忆旧时。远山层作画,好鸟解吹箎。偷得余闲在,官钱换酒卮。" 很好的道出这一片”原始“的自然景色。注:吹箎是一种古乐器。酒卮是古盛酒器皿。
杏花村原只不过是几间"沦为荒烟野草之中"的茅舍酒肆,正是杜牧的诗名和他这首千古绝唱,才使它名播青史,饮誉天下。明代名士福建福清人林古度的七绝诗曰:"郡楼高出秀山门,古迹今时不可论。杜牧当年有名句,独唱城外杏花村。" 抒出了千百年来池州人民因杏花村而自豪之情。(引自清《杏花村志》卷五)
游船驶往杏花村中,我们没前进往,只在渡口享受难得的闲适时光,陶醉于这一片野趣之中。打翻记忆匣子,倾泻童年时光,娓娓道来,在哪悠远的时光里,有故乡的影子,也有课本里鲁迅先生的《闰土》、《社戏》......."白锡壶腰中出咀,黄铜锁腹内生须。" 这铜锁,还有杜牧喝酒的酒壶,据说都保存在杏花村村志馆里。"半亩山林半亩地,一曲牛歌一卷文。" 这里时时、处处透露出归隐的气质。但我也想起另一句诗:" 儿童放学归来早,满趁东风放纸鸢。" 也是应景的。
评论